手机端
当前位置:首页 > 未解之谜信誉群 > 信誉公众号 > 正文

这位“不怕麻烦”的校长把20家校外体育机构引进了校园

  新华社北京3月15日电(记者李嘉、王镜宇)他在学校工作了30多年,曾经的理想是带出一支足球全国冠军队,后来他发现提供面向人人的优质大众体育教育更有意义和价值。于是,从2015年开始直至今日,他把20家校外体育机构引进了珠海市金湾区第一小学。

  身材高大、语音铿锵的李湘云是一位实干家。早在2006年,他就完成了一次“乡村足球试验”。作为当时的珠海市金湾区鱼林小学校长和学校唯一一名体育教师,他在这所位置偏远、条件落后、仅有6个班200余名学生的学校带出了一支足球队,获得了“达能杯”少年足球赛的全国亚军。

  然而,李湘云很快意识到,与这样带领少数人实现带有英雄主义意味的“壮举”相比,更有难度和挑战性的是通过让更多孩子全面参与实现体育的育人价值。

  2015年3月,李湘云来到珠海市金湾区第一小学担任校长,看着学校漂亮的羽毛球馆却没有多少学生打球,想打的孩子也没有合适的老师,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公立学校普遍存在体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我发现最大的障碍是师资。我研究了国家政策,发现国家体育总局鼓励学校利用自身场馆,引进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校园。当时我们身边很多学校因为安全问题,不敢把场地对外开放。我成功说服了上级领导,以羽毛球为试点,采取置换服务的形式,将我们的体育馆交给校外俱乐部运营。俱乐部免费给我们的学生上课、免费带校队,而学校将下午6点后的时段交给俱乐部对外经营、创收。”

  这一举措解决了学校没有专业羽毛球教练、只有场地的难点,并很快带动了这个项目的发展。如今,金湾区第一小学有12名常驻的羽毛球教练,有200多个孩子长期免费接受羽毛球训练。

  李湘云很快将类似的方法推行到其他项目中,武术、围棋、篮球、足球、射箭、游泳、轮滑等项目的校外机构也陆续进入校园。李湘云采用因项施策的办法,能资源置换的尽量置换,学校能不花钱的尽量不花钱,在安全培训、收费监管这些方面都是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完成。学校把有限的资金倾斜补贴给像舞狮这样市场价值偏低但能体现中华体育传统的项目中。

  在进校园的校外机构数量增加之后,学生们有了更多的选择,面向人人、全面、优质、鼓励个性发展的体育教育成为可能,体育课程的结构性改革也势在必行。李湘云将学校的体育课程体系与校外机构、学校的课后服务对接起来,解决课程改革的师资、管理、空间、成本等难点问题。

  “数量上去后发现比试点时难得多。”李湘云说,“我们将一部分校外机构的课程融入固有的体育课程中,比如一年级的武术课、二年级的足球课、三年级的游泳课和羽毛球课都是专业的校外机构教练来上课,是公益课程。每天早晨还有45分钟的阳光晨练,校队的学生可以免费训练,非校队的学生就做其他锻炼。每个学生下午还能安排一节公益拓展课。下午4点半的课后服务作为半公益课,可以由孩子自选,用不超过外面市场价80%的价格上课,满足个性化需求。”

  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多选择,李湘云还开拓了家长和大学生志愿者资源,家长们以年级为单位成立了家长课程团队,每周到校园贡献一节公益课。低年级举行班级足球赛时,每个班的教练团队都是由家长们志愿组成。大学生志愿者则作为体育老师的补充,和体育老师一起给学生们上体育课。

  据李湘云介绍,校外机构想进入金湾区第一小学首先要承担一部分的公益课,承担的方式可以是上体育课,也可以是带校队、上公益课等,然后才可以参与下午4点半的课后购买服务课程。

  校外机构的数量逐步上升之后,李湘云加强了对服务质量的监控和把关。

  “对这些校外机构的数量,一开始我们是做加法,现在我们开始做减法。”他说,“比如武术我们引进了四个团队,足球、篮球都有两个团队,不同团队良性竞争,效果很好。每学期开学前,学校会和家委会一起评估这些校外机构的服务情况,做得不好的我们会请他们退出。之前有一个足球教练因为在校园里爆粗口,机构直接就让他走了,学校毕竟是育人的地方。”

  李湘云坦言,学校对校外机构开放,管理是巨大的难题。为了更好地协调管理这些校外机构,他推行了学校主导下的协同管理制。学校总共有校聘的体育教师12名,此外还有各个校外机构的50多名老师,他们全都纳入学校整体管理体系,校聘体育老师会根据项目分组对校外机构的老师进行管理和引领,校外机构的人员在给孩子们上课之前都要经过学校的统一培训。

  在李湘云课内激发兴趣、课外深度拓展的发展理念推动下,加上“双减”政策的实施,金湾区第一小学孩子们对体育的需求被充分释放,这又进一步放大了学校场地、设施不足的问题。为了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学校将操场的开放时间延长到晚上8点半,提高学校体育设施的利用率,而这又带来了安全风险、垃圾处理等新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李湘云和他的同事们通过建立新的制度逐一解决。

  虽然实践“以体育人”理念的过程辛苦、工作庞杂,但李湘云也切实看到了效果。学校的羽毛球项目从连区级赛冠军都拿不到发展为经常拿到珠海市冠军;近两年足球比赛基本拿下全部区级冠军,每天有1000多名学生在学校参加各项目校队训练。最让他欣慰的是,学生们体质健康监测的优良率也从35%上升到了76%,肥胖率、近视率也显著下降。为了让老师们对体育工作更加重视,李湘云还完善了评价体系,将学生体质健康的优良率和体育教师、班主任的考评挂钩。李湘云说,体育就是教育,他要做的是用自己的行动让周围的孩子、家长、老师和教育管理部门的官员真正认同这一点。

  李湘云今年1月入选了第三届“蔡崇信以体树人校长计划”名单,共有10位中小学校长入选这一专门为鼓励富有体育精神的校长所设立的奖项。

  回想起这些年的努力,李湘云感慨道:“我以前就是一个体育教师,教足球时比较一根筋,不想当校长,只想带球队。但带队过程中我发现太难了,如果没有形成发展平台,仅靠一己之力很难帮助更多孩子。做校长之后,我深刻体会到学校体育要真正地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通过学校自身的努力,把平台环境建好,包括师资和运作中的社会化。”他说,“我只要想到的就去做,发现有不好的地方就去修正,事实胜于雄辩,几年下来逐渐成形,现在家长和教育主管部门看到了成效,也越来越认可了。”

  图片:珠海市金湾区第一小学提供

分享至:

信誉公众号相关